日联赛杯赛制_足球工具网站_朱挺_大港澳开奖结果+开奖记录 - 今日竞彩的比赛结果

 
  
 
最新動態
  廈門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整治工程包括東、西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和高集、集杏海堤開口改造工程以及大小嶝造地工程。清淤總量約6500萬立方米,其中海堤周邊清淤,東海域、寶珠嶼、東嶼灣三個區域的海域清淤將在條件成熟后逐步進行。

中國疏浚業:一路滄桑一路高歌
來源: | 作者:hlgkjs | 發布時間: 2014-03-20 | 523 次瀏覽 | 分享到:
中國疏浚業:一路滄桑一路高歌

正文文章標題


五個階段一步一個腳印
    今年,我國疏浚業跨過110周年歷史。日前,記者來到我國首個疏浚機構海河工程局,即今天的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探尋中國疏浚業的發展之路。在那里,該局退休老工程師杜劍鍔、柳惠青向記者娓娓道來。
    據杜劍鍔介紹,我國是最早用人工疏浚方法開挖運河、疏通河道、溝通水系以發展航運、排洪、灌溉的文明古國。上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有些工程至今仍然在默默地發揮重要作用,如都江堰、靈渠、京杭大運河等。但那時的疏浚主要靠人力和簡單機具。我國現代化機械疏浚的開端,要追溯到1897年天津建立首個疏浚機構海河工程局。
    梳理中國疏浚業110年歷史,大體可分為五個階段。
    在開始階段,雖帶有外國勢力入侵的屈辱,但中國疏浚業從此利用國外技術起步。清朝時期,國門被打開,開辟了通商口岸。1897年建立了海河工程局,引進了國外挖泥船疏浚海河航道,不久又在上海設立了浚浦工程局,利用挖泥船疏浚黃浦江航道。中國現代化機械疏浚正式開始。
    第二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舊中國遺留的30多艘老舊挖泥船進行修復和改造,并將天津新港建成能進出萬噸級船的港口,之后又新建湛江港。1953年,交通部以海河工程處等為基礎在天津成立全國性專業疏浚公司,統一管理挖泥船和疏浚業務,為全國培養了大批疏浚技術骨干。
    第三階段,在上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提出“三年改變港口面貌”計劃,開始大建港口,從國外引進很多挖泥船,開始了中國疏浚業的首輪大發展。
    第四階段,改革開放后的迅速發展。這一時期港口建設進入新的高潮,疏浚、吹填工程量大幅增加,帶動我國疏浚業新一輪快速發展。而現代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疏浚工程中的成功應用,推動了我國疏浚設備和技術走向現代化。
    第五階段,疏浚業政企分開后,我國疏浚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不但從國外新購大量挖泥船舶,還自主新建眾多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挖泥船舶,實力逐步增強,海外市場的拓展越來越大。
 
疏浚業實力逐步增強
    柳惠青表示,經過110年的打造,我國可以真正稱得上是疏浚大國,其重要標志是,疏浚實力在逐步增強,疏浚船舶向現代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自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挖泥船隊的增長方式,一方面,靠引進國外現代化大型挖泥船,另一方面,以引進的船舶為藍本,逐步實現挖泥船國產化。我國先后引進了一批當時國際先進的挖泥船,包括耙吸式挖泥船、絞吸式挖泥船、抓斗式挖泥船、鏈斗式挖泥船、自航開體泥駁等。同時,我國自行設計建造了一些新型挖泥船,通過這種對國外船舶的引進、消化、吸收方式以及港口建設的大量工程實踐,使我國逐步形成了一支能掌握現代化疏浚技術的疏浚隊伍。
    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疏浚業標準年產能已達約6億立方米,為中國港口吞吐量連續突破40億噸、50億噸大關,穩居世界第一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隨著產能的擴張,疏浚市場的規模也快速擴大,2006年總產值超過150億元,整個行業呈健康、快速發展態勢。
 
吹填技術迅猛發展
    疏浚施工是在戰風斗浪中前進的,疏浚工程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挖泥船和水深測量定位的準確性。伴隨著中國港口的快速發展,中國疏浚業在不斷追蹤世界先進技術,通過引進、吸收后,開發出新的疏浚技術。
    如我國引進無線電定位儀后,通過消化吸收,開發了一套完整的自動導航、自動測量及自動繪圖系統,實現駕駛人員的直觀作業,減少超寬超深現象,提高挖泥工效,該系統還能自動繪制水深圖及航跡圖。后來該系統又發展成“絞吸式挖泥船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能將施工參數和航跡貯存再現和繪制水深圖。隨著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的發展,自1992年天津航道局率先將DGPS系統成功應用于挖泥船后,目前我國大、中型耙吸式挖泥船普遍采用了無線電定位系統和DGPS定位系統,可全天候進行挖泥導航施工。
    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挖泥機具也得以不斷改進。在絞吸式挖泥船方面,我國研制了可換齒的絞刀和適應不同土質的刀齒,減少了絞刀修復和更換的時間。在耙吸式挖泥船方面,為了開挖緊密細沙使用了高壓沖水裝置,為了開挖硬的黏性土,在耙頭上安裝了耙齒以增加破土能力。
    很多疏浚工程需要隔江取土或跨越航道將疏浚泥土排至對岸,這要求解決排泥管線與航道通航的矛盾。為此,我國水下排泥管線系統得以發展。1980年,天津航道局在天津港成功鋪設首條180米長的海底輸泥管線后,海底排泥管鋪設技術越來越成熟。現在最長的海底排泥管線已達近5000米,使得排泥管線不再成為通航的障礙,為疏浚土的利用開辟了更寬闊空間。
    此外,隨著港口疏浚深度的增加,出現了巖石疏浚問題,過去巖石疏浚主要采用爆破方法。1988年天津航道局在青島前灣港區首次以絞吸式挖泥船開挖海底巖石成功,其后挖巖工藝越來越成熟,在廣州蓮花山航道、防城港15萬噸級航道共開挖420萬立方米巖石。實踐證明,挖泥船開挖沉積巖(頁巖)進度快,工藝簡單,質量高,費用低。
    為了減少疏浚對環境的潛在影響,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開展了各類挖泥船作業泥沙擾動及擴散范圍的研究,通過相關措施,降低了耙吸式挖泥船施工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柳惠青自豪地說,目前我國疏浚業憑借船隊的實力和過硬的疏浚技術,不僅能保證國內的疏浚任務,而且已打入中東、南美、南亞、東南亞、中美、非洲等國際疏浚市場,中國疏浚大國正穩步向疏浚強國邁進。
友情鏈接
新聞動態
更多